高中哲学学习过程中,学生会发现哲学概念都是高度抽象的,哲学原理的表述也总是非常简练的。事物的现象无限丰富,但是隐藏在背后的本质往往非常简单。一个“存在”概括了世界万事万物的共性,一个“物质”道出了世界万事万物的本质。
纷繁复杂的事物,当我们抓住了事物本质,一个简单明了的公式即足以概括丰富的内涵,爱因斯坦只用一个“E=mc2”便揭示了质能关系;而像“指标评价体系”之类的复杂模型,层层解释,烦琐论证,恰恰说明我们没有把握本质,只能在事物的外围绕圈圈。
传统的管理是基于人性恶,把别人都看成是坏人,然后采用制衡、预防,敌视,互相牵制等手段实现管理目的,这样的管理违背了人性,效率低下,并且成本高昂。
公元14世纪,英格兰逻辑学家、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提出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定律:“如无必要,勿增实体”,即“简单有效原理”。他说:“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,用较少的东西,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。”
奥卡姆对当时无休无止的关于“共相”、“本质”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,于是著书立说,宣传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,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,应当被无情地“剃除”。他的主张实际上就是哲学探究中的“思维经济原则”。
这把剃刀出鞘后,剃秃了几百年间争论不休的经院哲学和基督神学,使科学、哲学从宗教中彻底分离出来,引发了始于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,科学革命,最终使宗教世俗化,形成宗教哲学,完成世界性政教分离。
这把剃刀的锋利经过数百年越来越快,并早已超越了本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的、丰富的、深刻的意义。特别是在组织管理活动越来越具有现实性的指导意义。奥卡姆剃刀不断在哲学、科学、管理等领域得到应用,使它进一步发扬光大,并广为世人所知。
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学校,乃至政府部门,我们的组织正不断膨胀,制度越来越烦琐,文件越来越多,效率却越来越低。这迫使我们使用“奥卡姆剃刀”,采用简单管理,化繁为简,将复杂的事物变简单。
随着社会、经济的发展,时间和精力成为人们的稀缺资源,管理者的时间更加有限,许多终日忙忙碌碌的管理者却鲜有成效,究其原因正是缺乏简单管理的思维和能力,分不清“重要的事”与“紧迫的事”,结果成为了低绩效或失败的管理者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管理之道就是简化之道,简化才意味着对事务真正的掌控。
简单管理作为一种古老而崭新的管理思维和能力,蕴涵着深刻的内涵。“奥卡姆剃刀法则”要求我们直趋事物本质:一个原因就能解释事物,不要用多个;用简单方案就能解决问题,不要用复杂的;否则就是浪费。一句话:把烦琐累赘一刀砍掉,让事情保持简单!(2018-09-24) |